2018-07-05 14-26-30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布洛灣台地是立霧溪下游的大型雙層河階

太魯閣語的意思是回音

這裡曾經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部落

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成立管理站

提供旅遊諮詢服務

2018-07-05 14-15-44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18-0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東西橫貫公路太魯閣路段

不是鑿山壁就是挖隧道

2018-07-05 14-18-11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18-1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18-2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無法改善的就建明隧道

2018-07-05 14-18-4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22-29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布洛灣還要上行2公里

2018-07-05 14-22-5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26-30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布洛灣分上下兩台地高度相差30公尺

下台地海拔約370公尺管理站設在這裡

提供遊客解說諮詢服務及遊憩訊息

下台地另有環流丘公園及步道

到觀景台可以俯瞰溪畔水壩觀賞峽谷風光

2018-07-05 14-30-26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49-13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49-20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2-0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2-11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2-25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2-3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2-4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2018-07-05 14-53-00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2018-07-05 14-53-29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3-36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4-19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2018-07-05 14-54-3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2018-07-05 14-56-3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太魯閣族工藝展示館

展示太魯閣族人織布藤編技藝的精美作品

現場有展示太魯閣族織布藤編紋面等主題內容

織布與藤編為太魯閣族人

最引以為傲的兩項手工技藝

紋面除了代表同一族群的標示外

更是成年與能力的展現

2018-07-05 14-56-44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2018-07-05 14-56-5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2018-07-05 14-56-56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織布是女性的工作

花紋以條紋 人字紋 方格紋 三角形紋和複雜的菱形為主

顏色則多為白色 紅色 黑色圖案精緻美麗

藤編是男性的工作以黃藤為材料

編成上山工作的背籃盛裝物品的簍子盤子等

2018-07-05 14-57-13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7-24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7-36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8-31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9-0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伊達斯在太魯閣族語是月亮月光之意

伊達斯廳建築物圓滿似明月

原本的環型劇場受颱風重創毀損不堪使用

重新整建為多媒體簡報及舞台表演等功能

2018-07-05 14-59-2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4-59-3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根據史籍及老人口述大約300~400年前

中央山脈西側的太魯閣族人

因耕地和獵場不足而遷移到立霧溪流域定居

當時有兩家族分別在布洛灣的上下台地建立部落

但是在1914年的太魯閣事件

1930年的霧社事件之後

日本統治者便誘迫他們

遷移到現今的秀林鄉富世村和秀林村

2018-07-05 14-59-5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00-10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立霧溪歷經多次顯著的地形隆起運動

每次地殼隆起都會使河床高度提升

導致河流向下侵蝕作用加劇

此時河流的攻擊坡外坡所受的侵蝕力較大

舊河床較難留下對岸堆積坡

受到的侵蝕力較小而能殘存下來

當河流繼續下切殘留的舊河床相對提高

就形成了表面平坦的河階地形

這種作用持續下去便可以造成

數層高度不等的河階地

 河階地形是立霧溪流域最重要的地形景觀之一

聚落果園農場風景區及遊憩區等

都分布在各溪流的隆起河階上

2018-07-05 15-00-51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01-1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很久以前的立霧溪下游

約在今日白沙橋附近發生過一次大坍方

大量土石完全阻絕的立霧溪

形成了一個具有天然壩堤功能的堰塞湖

當湖底的土石堆積至160公尺左右的厚度時

天然壩堤無法再承受湖水的壓力而潰堤

露出的便是今日的上台地

隨著立霧溪的下切侵蝕作用

又形成了今日的下台地

2018-07-05 15-02-15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05-08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11-37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14-3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2018-07-05 15-14-42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寧安舊橋長達八十二公尺

是中橫開鑿之初所建

寬度僅容一輛車通過

在當時是台灣最長的單孔橋

寧安新橋在舊橋旁

是懸臂式水泥橋在民國78年完工通車

新橋通車後舊橋只供行人通行

2018-07-05 15-14-51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寧安橋下方岩洞有一座小廟

供奉不動明王據傳是日治末期

日人開鑿採金道路時

從日本請來銅鑄的不動明王神像在此供奉

庇佑築路工程平安順利

但後來神像不翼而飛

民國40年台電公司重塑神像並重整修廟

2018-07-05 15-19-33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回到太魯閣閣口

結束第一天的太魯閣行程

2018-07-05 15-19-36(001).jpg - 20180705_太魯閣國家公園_布洛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b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